荀彧叹息言道:“既然如此,陛下觉得应该如何做?”
刘协面色失意:“荀令君,朕……有的选吗?”
一语,让荀彧沉默数秒。
他语气愈加凝重:“陛下,大汉动荡,众诸侯强势而起,各自均有称霸之心。如今天下,唯有萧司空,有一统之势。”
“萧司空待陛下,已经是仁义至极。”
“董卓,更是前车之鉴!”
“倘若换了其他人来,陛下怎知,会不会是下一个董卓?”
刘协闭上了眼。
他明白了。
“朕,朕会下诏,令诸侯速速退军。”
荀彧语气更重了几分:“诸侯已经奉矫诏围堵司空,即便陛下下了真诏,众诸侯,怎会轻易听命?”
“难道,陛下心里真的不明白,该怎么做吗?”
一言,再度让刘协噎住了。
他深吸了一口气:
“朕……朕明白了。”
荀彧方才释怀一笑。
他等的,就是刘协这一句话!
“臣替司空,谢过陛下。”
言罢,他一步步离开。
唯有刘协,面色失意……
与此同时。
荀彧离开了皇宫里,立刻坐上马车,快步前往了将军府。
“子龙将军,在下有一事相求……”
……
另一边。
东郡。
“主公,袁绍,袁耀,刘表联兵攻占函谷关,足有联军三十余万人!”
程昱拱手言道。
闻言,曹操缓缓颔首:“那,西凉和长安那边,可有什么动作吗?”
程昱摇了摇头:“平静如初。”
“这点,倒是惹人生疑。”
说着,程昱眉头拧紧:“袁绍等人联军之事,长安应该早知道才对。”
“但,他们始终都没有任何行动……”
曹操心头微沉。
对于萧云,曹操还算了解。
他手下荀彧,郭嘉,贾诩等人,哪个不是大才?
即便萧云人在西凉,长安里的荀彧,也绝不可能坐以待毙。
但为何……荀彧没有任何行动?
曹操隐隐觉得情况有些不太对。
“仲康,你以为,我们该当如何?”
程昱沉思良久:“据探子消息称,萧云依旧在赶赴长安,估计明日便会到达函谷关,与袁绍等人盟军遭遇。”
“主公不妨故意延迟动兵,趁他们两军交战之时抵达函谷关。”
“若萧云有胜势,则助萧云。”
“若袁绍胜,则助袁绍。”
“若,他们始终按兵不动,则我们也故意延迟进军速度,直到这两家血战为止!”
闻言,曹操思索片刻,随后又是大笑:
“好,好计啊。”
“我既得公,又有何惧萧云袁绍之徒!”
……
翌日。
浩荡四万汉军,抵达函谷关外较远位置,驻营休息。
“报,探得函谷关上将士林立,密密麻麻!”
探子半跪拱手禀告:“我们……根本无法到达长安。”
萧云背着手,望向远处。
“可看见函谷关上的军旗?”
“回禀司空,是刘和袁字,看样子,应该是荆州刘表,冀州袁绍,以及南阳袁耀。”
闻言,萧云颔首。
有意思。
当初,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。
如今,竟然变成这三家起兵联盟复仇而来。
“典韦,许褚。”
“俺在!”
“俺也在!”
“随我前往函谷关,探一下对手的底细!”
……
函谷关。
“荆州牧刘表,拜见袁公!”
“南阳袁耀,拜见堂叔!”
殿堂中。
袁绍坐在主座上。
而刘表,袁耀两人,纷纷坐在次座。
虽然,袁绍给各诸侯发去了请帖。
但却只有袁耀和刘表前来会盟。
并非是他们跟袁绍关系有多好。
而是,这两家全都是萧云的死对头。
袁耀,跟萧云有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!
至于刘表?
当初,孙坚身死荆州,不就是萧云单人入荆州,用五百人吓得那刘表放走了孙坚旧部吗?
自从那一件事,刘表算是丢大了人,荆州人人一提萧云,就是窝火!
他们?
看似是联盟,实则各怀心思。
“两位能来此助我讨贼,我甚感欣慰,来,喝!”
说着,袁绍举杯庆之。
可还不等酒水喝完,忽然一个将士匆匆而来。
“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